2011年7月18日星期一

A Lot Like Love

人生这条道路到底要经过多长的时间、多少曲折,才能够看清前方的路,厘清自己心里想要的是什么?

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,公司外派出差到美国,在加州居留好几个月。在美国有一样好,当地的图书馆,包括DVD电影光碟和CD都是免费外借(就算非公民)。就在“逛”图书馆的时候,发现了这一部由 Ashton KutcherAmanda Peet 主演的 〈A Lot Like Love〉。

tumblr_kypcu53wnh1qb8l7fo1_400.jpg

第一次注意到 Amanda Peet 是从2003年Jack Nicholson 主演的〈Something's Gotta Give〉里头看到她。在那戏里,青春少艾的她竟然混上了Jack Nicholson 风流糟老头而搞出了许多笑话。但是在这部戏里,她不再是昔日的甜美女生,片里的开头,Emily (Amanda Peet)是个庞克摇滚女生,在前往纽约的飞机上遇到了憨厚妄居的Oliver (Ashton Kutcher),两个人相遇总是充满嬉闹火花、爆笑连连。在纽约的相遇虽然短暂,但两人的相处可以说一拍即合。在谈到未来时,Ashton 告诉 Emily 说给他六年的时间,六年后他将拥有他的事业、车子和房子。 未来将会如他计划办实现,到时候当然不会有问题找到女朋友 (“Do you think I'm going to have problem to find someone fall in love like me?”)。Oliver 和 Emily 打赌,叫她六年后打电话到他家里去求证,一切是不是如期实现。过后,两人就在纽约分开了。



三年后,Emily 跟男朋友分手了,在无意中找到了三年前Oliver留下的电话号码,于是联络上他,两人再度见面了。只是那时候,Oliver即将把生意重心由LA 转移到 San Francisco,第二次的相见,依然是那么的短暂。

A Lot Like Love  (2005)

两人见面的那一晚,有非常感动的一幕,Emily 在一个舞会上碰见刚分手的男友和另一个女子,心里难受极了,Oliver 二话不说,把 Emily 抱在身边、保护着她 -- 一个好男人,是要懂得保护身边的女人,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或情况之下。

 

过后,在第三次碰面时,Oliver有了女朋友,两人没办法再续前缘。到第四次见面,Oliver 生意失败,失落之于,两人一同开车,展开一个 road trip。在一个沙漠的夜晚,一同拍摄了一张非常浪漫诗意的照片。



兜兜转转,六年过去了,但是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,似乎总是阴差阳错地和爱情擦身而过。是天意弄人呢,还是缘分恨浅?故事的结尾,有很意想不到曲折收尾,就像航行在弯弯曲曲河道上,未到达终点之前,根本不能预测前方的风景究竟将会是如何。

很喜欢这一部电影,除了整部戏都充满了惊喜和欢笑,主要是因为故事中的分合聚散,是现实里很可能发生的情况。两个人在一起,不只是靠缘分,相遇的时机也非常重要。生命中遇到的、在一起的每一位伴侣,我们都以为可能是最终的一位,但未到最后一分钟,故事仍是曲折的进行着,谁都没办法预测未来会是怎么样。就是因为生命的不可预测性,让生命灿烂迷人的同时,也往往困惑着许多的我们。试问,又有谁能够在未知前方道路上不犹豫、不迷惑呢?

不管你相不相信爱情,这是一部充满幽默的好电影,值得推荐一看!

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

工作提示单

在昨天大前研一的那一篇里,有提到关于上班族应有的工作态度和思考模式。突然想起了,朱少麟也在这本书里透过主角--马蒂,提出了她的工作模式的“我的提示单”:

  1. 上班的第一个小时从事思考性工作
  2. 午休与下班前各整理一次工作日志
  3. 每天赞美三个人
  4. 撰写企划案时,一次不超过一小时
  5. 每周阅读两种刊物
  6. 绝不、绝不抱怨
  7. 每周与不同部门的同仁午餐三次
  8. 每月整理一次工作进度量化表
  9. 最讨厌的事先做
  10. 星期六是从事规划性工作最佳时间
  11. 永远比预定进度早一步完成工作
  12. 工作难于取决时,假想:如果我是老板,我会如何?
  13. 公司的利益,在于部门利益之上
这提示单或许未必适合于每个人(尤其是第4,7 和10 ),但上班族的确需要一些工作规划和更高的远见。至少,绝不抱怨和每天赞美三个人是我们可轻而易举之事。共勉之 :)

《伤心咖啡店之歌》-- 朱少麟

今天大年初四,早晨睡个自然醒在十点钟左右。对现今的一个上班族来说,睡到“自然醒”该可算这是一个奢侈的幸福。

午后,跟一个好朋友一起午餐。生活中,朋友可能可以很多,但可以谈得投契、谈得深入的可能就寥寥无几。这位朋友就是其中一位。我们常常会在吃饭聊天时,无所不谈地由天文、时事、政治、宗教、哲理、死亡、临终、两性、亲子等话题里悠游一番。更多的时候是会聊到我们共同的嗜好--书和电影。今天吃饭时,忘了是由什么话题牵引开始就谈到朱少麟的这一本著作--《伤心咖啡店之歌》。

这是一本出版在1996年,由在书店的平台上快闪存活了个月余后遭收置仓库。尔后,在许多人的陆续追问打听后,而突破了两万册销售量和接踵的十余年里继续热买了二十余万册,创下了文学销售市场上最诡异的销售路线。

如果你在每天的平凡生活里,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丝丝地欲求不满,或想改变/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,这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。书里对自由生命和生活的真理做了一番深入地探讨和诠释。摘自书里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:

“好,那么我给你一分钟,告诉我你是谁。”

马蒂一愣,之后她流利地答道:“我叫马蒂,今年二十九岁。台北人,不,江苏人,台北出生。辅大外文系毕业,主修英语。已婚……现在分居。我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,担任秘书,血型A型……现在住木栅……”她的速度缓了下来。

“这就是你?”

“是啊。”

“我所听到的,都是社会阶级或团体的标签,是从一般社会认同的角度下去描写的你,那是别人眼中的马蒂。试着不要用纵向的时间来丈量你的生命,还要横向去探测你生命中的深度,然后抛开社会符号,再告诉我你是什么人。”

“我,马蒂……今年二十九岁,没有一年过的是我想要的生活,我花了目前生命的三分之二在读教科书,我很孤独,那是因为我从小没有家,个性又内向,我很爱幻想,可是又好像太懒,我有满腔的柔情,可是不知道该去爱谁。我现在又上班了,可是上班好像让我更茫然,我害怕做一个作息刻板的上班族做到退休,我想找机会脱离这种生活。我要什么生活呢?我要的也不太多,就是自由吧?比如说,今天天气这么好,有阳光,我就想去指南山上走走,不用去向别人请假,得到准假后才去自由走走。对,不用向别人请假的生活。我很想做一个我行我素的人,不用向别人交代我,不用跟别人一窝蜂地去追求那种典型的人生,我渴望长出翅膀,自由自在飞翔。这样的说明,及格了吗?”

“很好。你没有理由不自由。”

“在这个世界上,谁自由了?”

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

《经济主宰力》-- 大前研一

第一次知道大前研一是透过一位朋友,在谈话时提到“M-型社会”时而听到的一个名字。当时对M-型社会理解得不是很深,也对作者不甚认识所以也不以为意。直到,去年底到KL逛Kinokuniya时,在经济/管理分类的书架上,再一次看到大前研一的书。当时有一些些错愕,因为大前的著作和有关他的书可真不少,书架上有一整列都是。

随手拿起一本来翻阅,刚好就拿到这一本由超迈出版,由王一樵编著的《经济主宰力》。这本书是介绍有关大前的生平和他一些著作中重要的想法、见解跟生活/工作理念。同一书列中,还有好几本都是介绍有关大前研一的,而且封面和内页也比较精美。但细读之下,还是没有由王一樵写得好。于是就买下了这一本书。

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比较传记式的故事叙述,回家后的第二天就把本书给看完了。近这几年买的书可不少,可以在短期内看完却不多,这一本可算是例外。阅闭,对大前有更深一层的认识,对他可是佩服得不得了。诚如作者在序里提到:大前研一(Ohmae Kenichi),被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誉为“世界五大管理大师”,是上榜中唯一一位的亚洲人。

大前的确是有非凡能耐,能人所不能及的。以他在非常忙碌的工作情况下,仍能平均每一年出版四到六本书。迄今,大前已出版超过四十多本书。以下我在这本《经济主宰力》中画下的几个重点,共勉之:
  • 旅行不是购物,而是创造体验……抛弃购物、赶行程等紧迫的旅游形态,让随兴没有计划的旅游,帮助自己开拓眼界,体会彻底放松的舒适感。(大前流式旅行)
  • 满分的成绩或名校的荣誉都不能保证孩子能在竞争激烈、变化快速的社会中存活。未来是属于懂得建立人际关系,承受失败,体察时局变化的人(亲子放任主义)
  • 人应该有为自己做主的力量与决心,走别人设定好的路,即是一帆风顺,也只是为别人而活。到了有一天,这些人体会到自己所过的,都不是自己人生的“真实瞬间”,发现以往所完成的种种成就都是别人的期望甚至为了别人的期望,不断放弃自己的兴趣和喜好,一生都在压抑忍耐,那么,这样的人,还有半点人生乐趣吗?(做自己的主人)
  • 世上有许多“知难行易”的事,实际执行后,往往发现事情并不如预期困难,只是未知的恐惧压迫着我们,扩大了我们自己幻想,好替自己留下失败后的藉口与退路。(不画地自限)
  • 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,玩的时候认真玩……不懂得如何分配事和金钱,使其效益最大化的人,就无法有效率地做好工作,也不可能获得成功。(懂玩更重要)
  • 如今的上班族的最大问题,在与过去在学校时虽然很努力,但出了社会后就不再学习……如果想成为领导阶层,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性质,找出最有效的工作方法。(后浪群起)
  • 自己的工作心态,究竟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,完成上司的指使就好;还是会主动积极思考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,并将自己在公司的产值极大化?(杜绝沦落知识蓝领)
  • 上班族最好以高于自己两级职等的高度来思考问题,唯有提高思考格局,不拘泥于工作与自己原本的思考模式,才能看得更宽阔,做出对公司有贡献的事情。(重视实绩的3C思想。按:3C--Costumer, Competitor & Company)
  • 谦虚而坚定的表达你的想法,有话就大声说出来吧!(用于表达想法)

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

你的日子怎么过?

十月中,从美国回来到今天,刚好已经是三个月零二天了。日子就在这样,不管不是不知不觉,还是有知有觉中溜走了。归算一下,在这九十三天里,我一共做了些什么呢?

1. 最不可思议的是,在两个半月里出席了十个朋友的wedding dinner, 平均每个星期一次(恭喜了幸福的人们!)
2. 最匆忙的是,在同一晚出席两个婚宴,从南赶到北,而且连续两个周末赶两场(当时可比结婚的人还忙呢!)
3. 最疯狂的是,朋友的单身派对,大伙儿一晚里灌了一瓶色酒三瓶瓦特加白酒。
4. 最有文化的是,买了十四本书和一本哲学辞典。已经看完了其中八本,算是很不错的进展了!
5. 最偷闲的是,去了一趟怡保,开车、吃、喝、停、逛地消磨了十六个小时的Makan trip (6am~10pm 哇!)
6. 最可怕的是,去了两趟超级疯狂堵车的Queensbay Mall -- 12/25/08 和 1/1/09;得过五关斩六将、兜兜转转、逆向行驶才找到一个parking lot。
7. 最大开眼界的是,买了一套蔬果Blender,随机附带:六个杯、四个盖、两款切割刀和一个果汁Jar 。原来要打一杯蔬果汁也是不简单的。
8. 最开心的是,前后去戏院看了七部电影。最激赏的是〈叶问〉,最爆笑的是〈马达加斯加2〉,最包罗万有但故事也蛮感动的是〈Australia〉,最(算是)有教育性的是〈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〉,最误导迷惑人心的是〈The Coffin〉(不看也罢!)。
9. 最快乐的是,最近也看了好几部DVD:最引人遐思的是〈Deception〉,最变态疯狂的是〈Pathology〉,最震撼也看得很沉重的是改编自真人真事的〈Into The Wild〉,最乱世中歌舞升平的可算是选自披头四歌曲的〈Across The Universe〉。
10. 最享受的是:朋友请客到Parkroyal Hotel 健身、游泳和喝下午茶,可真一大享受矣!

细细回算一下,这该算是最近这一段日子里比较特别、有趣的纪事。九十多天的光景,应该还有更多事情和经历,只是脑海里没办法一下子recall全部。或许,我们在每一天的生活和生命里,有很多的时候是在许多琐琐碎碎的人、事、物里经历。或者说,每一天的生活,其实就是不停地在许多的人、事、物里体验不同的感受和创造许多新的记忆。无甚重大意识或意义的事,过了就很快很容易地被忘掉了。

有没有想过,如果我们的心太粗糙了,会不会没办法好好地记住每一天、每一次经历时的感受和当时的记忆?又或者,抽离了感受,撇除了记忆的生活,还会还剩下什么呢?

你是这样过日子的吗?



2009年1月2日星期五

新年快乐!

大概在三天前,就开始接到第一封朋友发送的新年短讯。直至今天为止,数一数共收到了三十六封新年的短讯。其实,单单只是昨天傍晚开始到1/1/2009凌晨的“跨年”高峰时段,就收到了一共二十五封友人的新年祝福。早在一个星期前,我也收到大约二十五封的圣诞节短讯。虽然,发送短讯是很简单容易的,只要手起指按,一封短讯、一个祝福就可以咫尺天涯或是翻山越洋地传到对方手中。有那么多朋友的祝福和关心,想想一下也觉得开心和骄傲。

现代人的关心和祝福,已诉诸于类似的电子讯息和短训符号了。不管是常碰面的、还是不常见面的,每逢佳节一到,大伙儿还是会发个不易乐乎。就是因为短讯的便捷容易,一接到有趣或是有意思的短讯,大家就会奔相走告、互相发送。其实,发送短讯可以单纯的是想--问候、分享、祝福,或是潜意识地驱使骚扰转发,又甚或是无意识地不能让手机停下来。有没有试过忘记带手机出门后的那一种不安、不自在感?怕像全世界的人可能就找不着你了。又或是一整天手机都没响过、没半个短讯,觉得就好像没什么朋友还是好像给全世界忘了。

手机已经由十多年前的豪华品/奢侈品,变成现代人的必需品和不可代替品了。手机对我们的影响不单只是我们联系方式和生活层面,它也成为了我们行为的一部分和根深蒂入于我们的思想层面了。

有没有想过没有手机的日子要怎样过?你能习惯吗?就好像在电影《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》末段里,外星人Keanu Reeves 对Jeniffer Connelly说:“要拯救地球会改变一切,你们不会习惯的!”